
天元区马家河街道仙岭小区:
创新小区治理新模式
居民有了“幸福港湾”
推门见绿、处处便捷、生活惬意。这是马家河街道仙岭小区80岁老人陈仁细的一天,也是住在这个小区的居民们,当下生活的状态。
曾经的安置小区,经历了10年,悄然蜕变。
2020年,马家河街道以党建为突破口,成立仙岭小区党支部。这两年,小游园有了、新市民学??鹄戳恕用衩怯辛恕鞍驳霉阆们蚣洹钡陌参?,也有了三餐四季、温暖有趣。
一个支部的力量
“新市民”这个称呼,对于陈仁细来说,既熟悉又陌生,过了一辈子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,在2011年,她跟着家人告别了老屋,住进了新楼房,成了“新市民”。
和她同样经历变化的,还有陆续入住的300余户居民们。
作为马家河街道最早的安置小区,它位于该街道仙岭社区,小区的居民多来自该社区及周边部分社区,共有房屋15栋,325户,居民1100余人。从散居变聚居,这些居民经历着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过程,以前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悄然改变。如何让他们适应新身份,如何内心更丰盈,生活更便捷?
当年6月,仙岭小区党支部成立,来自小区的28名老党员和在职党员开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,跳出思维定式,跳出“小党建”的格局,创新“大党建+”工作模式,通过党建融合、小区治理、服务提升,小区党支部融入生活相关的每一个细节。
居民遇到急事、烦事、难事时,小区党支部成为了重要“管家”。
“跟原来的相处模式不同,大家认识到,小区是大家的家园,只有每个人都来维护他,这个‘大家’才能越来越好?!?小区党支部书记罗江说。
一间“学校”的力量
小区党支部,面对的另一道难题,是居民对于“新市民”身份的适应于认同。
这道题如何解?小区党支部想了如此一招——成立“新市民学校”,把居民引进来、老师请进来,让他们学知识、涨见识、增乐趣。
120平方米的空间,有书籍、有方桌、有茶、有吃食,居民聊天、听讲座、看书、闲话,充满了热闹和暖意。
仙岭社区党建专干陈芳说,“新市民学?!蓖ü狗勒┢沧?、禁毒知识宣讲等各类讲座、传统节庆活动、党史知识竞赛、红歌大比拼、技能培训、送戏下乡等系列活动相继开展,小游园也建立起来了,老人们也有了专项体检服务,居民们的幸福感、归属感更充足,“新市民”的身份,悄然转变。
本周日,“新市民学?!庇忠巍4蠹艺怕拮派缜先嗣堑摹安杌盎帷?,主题就是“唠嗑”。届时,25位小区老人代表,坐在一起话家常、谈小区变化、说当前困惑?!叭镁用癫斡胝饫嗷疃?,在实现观念转变的同时,家庭与家庭互动也会变多,家庭与社区互动多了,社区内关系就和谐了。”
居民当学生,居民也是老师。小区党支部成立的一支党员志愿者队伍,队伍里囊括了各有所长的党员志愿者,有医生、文艺爱好者、理发师等,他们经常利用自己专长给居民提供帮助,也共同完成”新市民”身份的认同。
汇聚起小区群众的力量
?小区怎么变,居民最有发言权。
在仙岭小区党支部,从“我想做什么”到向居民群众发问“您想要我们做什么,您想要为大家做什么”, 让居民真正成为小区治理“当家人”。
“我想要知道更多的养生知识,人老啦,身体就没以前那么好了,要保养啦!”
“我很会做手工艺品的,我可以带小朋友们做手工艺品,不能让我们的传统手艺丢失?!?/span>
…… ……
这段时间,居民们又开展了一次小区治理大讨论。该小区党支部的志愿者,分成7个组,向居民们广泛征集民意,了解居民需求,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小区治理,形成“人人参与、人人共享”的小区治理氛围。
居民成了“当家人”,大家的心也更热了。以前不愿管的乱堆垃圾、占道乱停车、开始有居民主动在业主微信群里呼吁、劝止;在防疫、创文、环境整治、困难帮扶等领域,通过党员带动群众,形成一股强大合力,引领小区健康向上发展。
不知不觉中,基层治理的主角已经悄然发生改变,小区治理从原来的“独唱”变成“领唱”“大合唱”,在党员的示范带动,在群众的积极参与下,邻里关系更和睦、小区环境更整洁、小区氛围更和谐,党的建设更有“温度”。
责编:谭舒文
来源:株洲高新区(天元区)融媒体中心
下载APP
分享到